齐盛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齐盛小说网 > 唐宋历史评论.第三辑 > 第46章完结

第46章完结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淳祐四年(1244)前,徐子复《圣宋蒙求》

淳祐七年(1247),黎献《事类蒙求》

淳祐九年(1249),徐子光《补注蒙求》八卷,存

淳祐十年(1250)前,赵彦絟《赵氏家塾蒙求》二十五卷、《宗室蒙求》三卷

约宝祐三年(1255),虞复《远斋告蒙》一卷

约开庆元年(1259),黄惟寅《注朱文公训蒙诗》

咸淳间(1265~1274),罗黄裳《发蒙宏纲》三卷

南宋末,舒津《续蒙求》。·如\文?网′ !耕,欣*最,全′+咸^鱼/看`书¨枉? `已¢发`布¨最^欣*璋`洁?+8`6*z?h_o′n¨g·.-c!o*m,王应麟《蒙训》四十四卷;《小学绀珠》十卷,存;《小学讽咏》四卷;《姓氏急就篇》二卷,存;《补注急就篇》六卷。区适子《三字经》

二 考证

唐代蒙学书

1.李翰《蒙求》三卷,约上元二年

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后志》卷二:“《蒙求》三卷,右唐李瀚撰。纂经传善恶事实类者两两相比为韵语,取《蒙卦》童蒙求我之义名其书,盖以教学童云。”[1]本书作者乃唐李翰,而非晋李瀚,余嘉锡有详考,可为定论。此书前有天宝五年(746)李良《荐蒙求表》及李华序,据此,似应作于天宝五年。然表中称“司封员外郎李华”,此事在上元中(760~761)[2],则是表实为上元时所作。《蒙求》亦应成于是年或稍早。此书为四言诗,凡596句,2384字。所记为先秦至晋、刘宋之历史典故,诗句下有注,注明具体历史事实。今存为宋徐子光注本,诗句基本保持原貌,注仅保留一小部分。

2.冯伉《谕蒙》一卷,元和四年前

郑樵《通志》卷六八杂家类:“《谕蒙》一卷,冯伉撰。”[3]《旧唐书》卷一八九下本传:“冯伉,本魏州元城人……改醴泉令,县中百姓多猾,为著《谕蒙》十四篇,大略指明忠孝、仁义、劝学、务农,每乡给一卷,俾其传习。在县七年,韦渠牟荐为给事中,充皇太子及诸王侍读。召见于别殿,赐金紫。著《三传异同》三卷。顺宗即位,拜尚书兵部侍郎,改国子祭酒,为同州刺史,入拜左散骑常侍。复领太学。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六。”[4]

3.王殷范《续蒙求》三卷

按:《新唐书》、《通志》、《宋史》卷二〇七著录,或作王范,当避赵弘殷讳删殷字。此为续李翰之《蒙求》而作,必作于其后。其内容当续补刘宋以后之历史事实,其书当略早于白廷翰《唐蒙求》。

4.白廷翰《唐蒙求》三卷,元和十五年后

《新唐书》卷五九、《通志》卷六八“杂家”著录。《宋史》卷二〇七“类事”类作“丘延翰《唐蒙求》三卷”[5]。“丘”与“白”,“延”与“廷”,字形相近而误。此书,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罗隐《牡丹诗》云:‘可怜韩令功成后,虚负秾华过此身。’据白廷翰《唐蒙求》‘韩令牡丹’注云:‘元和中(806~820)京师贵游尚牡丹,一本直数万。韩滉私第有之,遽命斸去曰:岂效儿女邪!’”[6]按:韩滉,德宗朝宰相。此书应作于元和十五年后。白廷翰,广明人。

5.李伉《系蒙》二卷。约咸通六年

《新唐书》卷五九“杂家”类著录,《宋史》卷二〇七“类事”类作“李伉《系蒙求》十卷”[7]。

宝庆《四明志》卷一:“李伉,咸通六年刺史,建五龙堂。”[8]《宝刻丛编》卷一〇:“《唐修秦文公庙记》:唐前夏州等节度掌书记李伉撰并书篆额。坊州之南有秦故鄜畤祠,秦文公梦龙自天下属于地,立畤以祠之,世久相传,谓之衙龙神,刺史崔骈改其庙像以为文公祠。开成五年立此碑。《集古录目》。”[9]今暂系于咸通六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不想错过《唐宋历史评论.第三辑》更新?安装齐盛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