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储这件事上,长孙无忌认为最合适的太子人选应该是高宗的长子陈王李忠。/鸿′特¢晓\说,网? ′首/发?高宗的意见没有得到长孙无忌等大臣的赞同,他也极不情愿立长子陈王为太子,曲意拖延,这件事就此搁置起来。
随着武则天的回归,大唐的宫廷格局也在悄无声息中发生改变。武则天接连生了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接着在第四年又诞下了一个女孩。深宫之中,很讲究母凭子贵。每一个皇家龙种的诞生,都是加重后妃晋级的重要砝码。幸运之神终于开始向她微笑,武则天很快就从后宫佳丽中脱颖而出,占尽唐高宗李治的宠爱。
如果说贞观时期的偷情还带着青春期少男对于成熟女性的朦胧的好奇,感业寺的相会还带着挑战禁忌的渎神的刺激,那么这个时候的李治,则是整个人都被武则天打动和征服了。武则天以人生经验为底蕴的懂分寸、知进退的世故和智慧,显然是王皇后、萧淑妃这样一帆风顺的娇娇女所不具备的,更让敏感而依赖性强的李治找到了久违的温柔和依靠。而她在文学、音乐和书法等方面表现出的才华,也让李治为之倾倒,诗词唱和琴瑟和鸣成为他们愉快的闺中游戏。+芯·丸*夲`鉮′戦* /芜.错·内~容+
像武则天这样身兼成熟女性的妩媚和慈母般温存的女子,正是高宗皇帝心目中的最佳伴侣。热恋变成迷恋,从贞观二十年(646年)到永徽三年,长达六年相思累积起来的情感,让皇帝对旧情人的眷爱很快到了非卿不欢的程度。
一天上早朝时,长孙无忌偕同右仆射褚遂良、左仆射于志宁、中书令韩瑗等人再次联袂上奏,要求立陈王忠为太子。高宗皇帝似乎仍想将这件事拖延下去,不料这次长孙无忌早有准备。他率众臣上前一步,绕过问题的实质,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长孙无忌奏道:“近来听说了陛下的第五皇子,臣等庆贺皇上。”
长孙无忌所说的第五皇子就是武则天的长子李弘。高宗一听,顿时面红耳赤,他与先帝嫔妃有染并生下一子之事,朝中臣僚尽皆知晓,只是不便明说而已。现在长孙无忌故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此事挑开,似乎在蓄意与自己的面子过不去。¢天~禧/暁¨税′惘^ +毋¢错,内.容,长孙无忌的言外之意非常明确:他与朝中重臣不再深究武则天回宫生子之事,那么高宗皇帝也要答应立陈王忠为太子。
高宗皇帝再也不愿意在这件令人不快的事情上纠缠下去,只好下诏将武才人升为昭仪,贵为九嫔之首。同时册立陈王忠为太子。
王皇后和武则天都得到了实惠,只有萧淑妃成为被冷落的人。当萧淑妃意识到自己成了这桩幕后交易的牺牲品时,愤怒和绝望终于使她失去了理智,她整日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诅咒和哭泣,就连存心前来抚慰的高宗也一连数次被她挡在门外。此刻的高宗李治正被原罪和乱伦的恐惧以及对萧淑妃的愧疚之感紧紧包围着,迫切需要得到一个排泄的场所。萧淑妃对高宗的冷落只会让她的处境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