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一针见血地点破了魏王李泰的虚伪和矫情。?秒!彰?踕/暁!税\枉^ ·无,错?内*容.他提醒李世民,不会有人在君临天下、手握大权之后主动杀掉自己的儿子,让位给弟弟。这种说法绝对违背人性常识,所以不可听信。褚遂良又警告李世民,一旦魏王当上天子,李承乾和李治恐怕都会被李泰斩草除根,皇帝想立魏王,可有没有考虑会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褚遂良的担心,李世民不是没有想到,只不过囿于父子之情不愿意加以正视罢了。假如非立魏王不可,那么为了晋王的安全,就有必要事先废除晋王的爵位,贬为庶人,让他从此远离权力中心和政治旋涡,或许这样魏王能放他一马,令他保住性命。可是,同样都是嫡子,他又怎能为了册立野心勃勃的魏王,而贬黜年少无辜的晋王?
人会迷失方向,但时间不会,时间有一个恒定的方向,它指引着人一次又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李世民最担心的事情是,同胞手足为了争夺皇权而骨肉相残;他最忌讳的事情是,武德九年的那场悲剧再一次在他的眼皮底下重演。
褚遂良的话音刚落,李世民的眼泪已经不可遏制地夺眶而出。~咸^鱼?看_书/惘. /首?发/他不得不承认,褚遂良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以李泰的性格和为人,他完全有可能在登基御极之后铲除所有政治上的异己,巩固已经到手的权力。
李世民像是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忽然,他站起身来,面向朝臣无力地摆了摆手,哽咽着说:“朕不能……”
当天的朝会除了半句没有说完的话和一个哀伤凄恻的背影,李世民没有留下任何明确的指示。他说他不能,是不能因为册立魏王而废黜晋王,还是不能因为顾及晋王的安全而放弃魏王这个储君?没有人知道李世民心里到底怎么想。
这些时日里,魏王李泰比任何时候都要焦躁难安。朝中,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帮元老极力撺掇皇帝改立晋王,而父皇在当面承诺立自己为太子后,却又表现得优柔寡断、举棋不定,如此局面,又怎能不令他心急如焚。
5.谁的道义和良心债
此心不定,随机而动。对于此时的李泰而言,他已经无法在这场权力拔河中做到气定神闲。并不愚蠢的他做出了一个愚蠢至极的行为,他对晋王李治说了一句威胁恐吓的话。!二/叭.墈?书·旺/ *罪_歆+璋`节.更¨歆¨筷_
也恰恰因为这句话,举棋不定的李世民下定了决心——放弃魏王,改立晋王。李泰对李治说的那句话是:“你历来和元昌友善,如今元昌已被处死,你难道就不担心自己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