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盛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齐盛小说网 > 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 > 第24章完结

第24章完结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当拉丁人民以某种理由起来反对教会的世俗化时,德国一些代表人物也以巨大的热情、精力和觉悟起来进行同样的活动。¨我¨的/书`城` !免!废¢越~毒+如果有人敢于从罕见的人们称为文献的例子中系统地阐述人民的总的思想精神,那么我们可以看出,德国人在信念问题上,与其他一切涉及感情问题一样,受到的震动更为深刻,更倾向于思索和分析他们的思想。他们不像拉丁人那样喜欢固定的形式,对于充满腐朽内容的基督教形式,他们第一个感到不能忍受。在各方面的影响下,容易激动和失去平衡的德国人,从他们的性格来说,是非起来造反不可的,但这个造反保证不会脱离思想范畴。

罗马短笛的出现,意味着一个光辉时代的到来,繁荣的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了,但它并没有激起德国人的热情。他们不相信由罗马教皇赞助的光辉艺术,他们宁愿转向邪恶的萨佛纳罗拉,(Savonarala,1452—1498,意大利宗教改革家。——译者注)当他和布鲁诺一起被绑在柱子上烧死时,他们感到被深深地伤害了。此时有个教皇把自己的情妇画成圣母玛利亚,把自己的儿子提拔成将军,把自己的女儿当做政治抵押品嫁给别人,德国人虽然没有见到这位国王,可是听起来也叫人感到受到亵渎,如果让人亲眼目睹,则更不能不令人义愤填膺。,第·一!墈/书,蛧~ ?蕪`错`内~容·

德国人之所以愤慨不满,是因为罗马人从德国榨取黄金;是因为罗马人带来令人羡慕却又不能接受的异国风情;也因为教会中德国亲王的层出不穷的丑闻。据说某个戈尔德兰州主教里格自己吹嘘22个月中有人为他生了14个儿子;但是令德国人愤恨的最主要原因,恐怕还是七百多年以来一直令其垂涎欲滴的南方的美丽和富庶,以及梦寐以求的统治世界的妄想,今天已明显地成为泡影,这才是真正令其痛苦难忍的事实。城市的兴起,骑士阶层地位的衰落,特别是由于古腾堡的发明,德国人可以用自己的文字来书写《圣经》和圣歌,使这个民族越来越独立。现在即使不是十分富裕的人也能买得起《圣经》了。

人民有了《圣经》,又回到遵循原始基督教义准则的时代去了,当时有很多传教士教育人民起来与教皇作对。约翰·胡斯就是这些传教士中最出名的一个。\卡,卡-小¨税′罔+ `已^发_布?罪′薪`漳!截-

胡斯被判死刑

这幅15世纪的图画描绘了被判为异端的约翰·胡斯的死刑过程。胡斯在康斯坦茨大街上游行示威,他佩戴的帽子上饰有两个魔鬼,正在为争夺其灵魂而争执。胡斯在临死前仍高呼:“我宣讲的福音闪耀着真理之光,而今我甘愿死于其光芒之中。”

胡斯(1372或1373—1415),捷克人,布拉格的一名传教士,他的主张与德国、英国各地的改革派所要求的内容无甚差异:废除赎罪券和私下忏悔,废除崇拜历史偶像,要求圣职人员保持清贫与贞洁(早在10世纪,少数苦行主义者要求神甫终身不娶,这虽然没有成为正式教规,但逐渐成了约俗)。捷克人把胡斯的这些传教内容上升为国家教义;布拉格大学出现骚乱,运动的浪潮越出了边界,德国大学生到埃尔福特、莱比锡等城市步行串联。其结果是罗马教皇宣布褫夺布拉格的教籍,禁止布拉格进行教会活动。胡斯被召至罗马接受教会理事会的审判。

康斯坦茨教廷会议(1414—1418)是一起具有世界重要意义的事件,它是在违背教皇的旨意召开的,这次会议的召开也意味着制止了教皇分裂教会的企图。

当教会坚持要求胡斯除了认错外,还必须承认教规,承认教皇的决定就是教会的命令时,胡斯拒绝了。他是自愿到罗马来的,德皇曾保证过他的安全。但是现在谁也不出来帮助他,最后被烧死在柱子上。

这一事件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德国各州之间爆发了一场长达17年的内战,一场革命。这是一场宗教战争,一场讨伐者的战争,因为参加这场反对异教徒战争的德国先生们就是这么称呼他们自己的。他们接受命令,除了孩子之外,把所有的波希米亚人都杀死,这一切都是以救世主的名义进行的,双方的队伍前面都扛着十字架。与此同时,各阶级之间也爆发了战争,波希米亚的农民要求成立类似共产主义式的国家。

但是人民中间的反抗情绪却日益炽烈。人民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对任何事物都不假思索地接受下来。一位进步的大主教的司法大臣在一封公开信中总结了教皇的罪状,这件事发生在路德出生前60年。

在改革运动的凶险的隆隆声中,掌权的教皇和德皇都感到自己还相当强大有力。新皇帝马克西米利安(1459—1519)以他的自由观、幽默感,他的宏图和见解,以及各方面的聪明才智和优雅风度,明显地出类拔萃于所有其他的德国皇帝。他似乎一点儿也没有继承他的哈布斯堡的父亲的血统,而是完全吸取了他的葡萄牙的母亲的血统,而且把这些血液远远的遗传到他的孙子查理五世。

他年轻时很温柔,富于理想。像每个王子一样,他也写诗。在丢勒为他所作的晚年时期的一幅著名肖像画中,他看上去像一位经历深厚的议员,对人类深感失望,认为自己只能从自然和艺术中获得乐趣。人们称他为“最后的一个骑士”,但是这只表达出了他性格的一个方面,因为实际上他是一个富有理想的人物。马克西米利安缺少腓特烈二世和霍亨斯陶芬创建业绩的背景条件,无法实现他的理想。他很愉快,但并不是由于巴勒摩花园或猎鹰活动,而是由于蒂罗尔山区的深山幽谷;他也不是因为与艺术家和思想家之间的社交活动而感到愉快,而是因为在孤独的山脊上,漫步在深幽的羊肠小道上而感到愉快。他在德国历史上编写了独特的篇章,把理想和实际结合起来,既不使前人因他而让人感到堕落,也不让后者变得更疯狂撒野。人们由于他的形象而爱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不想错过《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更新?安装齐盛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