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华为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知名度也空前高涨,员工超过100名,为进一步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狐_恋\雯+茓^ ~哽~鑫-醉^全\任正非决定全部利润投入研制更高容量和更好性能的C&C08交换机,华为正式从一家交换机代理商转向生产商,但新的生死考验仍在等待着华为和任正非。
第三节 走荆棘之路,华为顽强成长
珠穆朗玛峰为世界最高峰,登上珠峰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气候温和,坡度较小,攀登比较容易;另一条是中国西藏境内的北坡,气候恶劣,笔直陡峭,堪称“死亡之谷”。
早在20世纪90年代,柳传志就说过:“在中国IT界,华为和联想是两家完全不同的企业。华为崇尚技术立足,就像一直在爬喜马拉雅山的北坡,陡峭险峻;联想是从平缓的南坡向上,缓和迂回,走的是贸工技的通路,最后也能爬上山顶。两家登顶的路径不同,但异曲同工。”
任正非简直是“一根筋”,“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撞破了头也要“撞出个洞”,坚决从陡峭、人迹罕至的北坡出发,向技术的制高点挺进。^z¨h¢a*o_h/a\o~z^h^a~n,.?c¢o-m-“开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做好投入几十个亿,几年不冒泡的准备。”他已经做好准备,从困境中走出一条全新的路。
刚刚开始自主研发的华为,步履蹒跚地在1993年步入了全新的领域:电信局用交换机。从“单位用交换机”到“电信局用交换机”,就差了两三个字,可无论是产品的技术要求,还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都有天壤之别。
“无知者无畏”,华为血气方刚的研发团队,刚刚在自主研发“单位用小交换机”的胜利中尝到了甜头的华为年轻人,无畏地进入了“电信局用交换机”市场。
然而,一开始华为在这一全新的领域,却一败涂地。一意孤行,结果却是一败再败。
道路如此崎岖,且荆棘密布,该改变方向还是坚持走下去?
一、研发道路几多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