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白`马`书/院? *嶵^鑫·漳~劫!更!欣^快,
风中夹杂着些许寒气,刘延庆的甲胄磨损严重,却未打算更换,骑在马背上注视着大军有序穿越潼关,于渡口渡河,一队又一队,宛如蟒蛇缓慢蠕动。
按照计划,十天之后,他们将进入汾水流域。
进入汾水流域后,遭遇金军的概率便大大增加。前线斥候报告,金人在河东南部的控制力明显不足,金人只攻占大城池作为依托而扫荡周围郡县,进行签军和括马,导致大量难民逃入宋境寻求庇护,只有宋军开拔进入河东,河东百姓必定夹道欢迎。
刘延庆作为西北老将,这些西军将领倒是对他心服口服,初到京兆府接管想近乎两万部队,无人反对。
而孙昭远有身份压着,又在开封围城时尽力抗金,军中立起了威信,这两路西军对于统制官的选择没有任何异议。
孙昭远身材不算高大,对比起刘氏父子甚至稍有“矮小”,倒是膀大腰圆,西北练兵多年使他沾染了许多武人习气,刘延庆不怎么喜欢这个家伙。
来到京兆府与其汇合后,两人在练兵和出兵众多事情上有分歧,意见不一,最后两军分开训练,互不干预,甚至渡河也要分开,而沿汾水北上时,两军也不会同时前进。\欣*丸~夲_榊?颤~ ,蕪′错!内?容?
刘延庆有自己的“傲娇”,当初在开封围城时他擅自出兵迎战金军导致惨败,皇帝亦没有杀掉他,如今还亲自提拔他为一路统帅,北伐河东,明显是皇帝要仪仗他们父子三人。
他展示自己满是划痕的甲胄,认为这是属于他的军功勋章,让两个儿子记住,只有保住性命,拿稳功劳才有人记住自己,若无意义的战死沙场,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两个儿子性格却也不同,小儿子刘光世深以为然,大儿子刘光国对于这种说法不怎么赞同。但没关系,父子三人为国而战的心不会变,只是会夹杂一些私心罢了。
“爹,让我当先锋。”刘光国没空欣赏老爹的甲胄,正义凛然地请求父亲让自己先行一步,免得在后方听这个老爹高谈阔论,不如杀杀金贼来得爽快。
“去当先锋,又带着小妾么。”刘光世笑道,自己这个哥哥有个有趣的地方,爱女人,到哪里都要带着,进入开封勤王凶险无比,亦不能让小妾离开身边。
刘光国勾着嘴角,意味深长地看着自己弟弟,胯下战马低声嘶鸣:“风趣,你们惜命,老子惜人。/r+u\w!e+n¢.·n+e,t′”
“哼哼......”刘延庆看着两个儿子独自发笑,两个儿子他都异常满意,特别是刘光世,随同自己在西北历练多年,日后一定会在大宋武臣当中有着一席之地,“便随你意,你做先锋,务必快那孙昭远统制一步。”
“攻克临汾。”
“多谢老爹。”刘光国微微一笑,抱拳勒马离开。
前军已经渡河完毕,先行一步,不成问题。
刘光国率领前军先锋很快进入汾水流域,并在绛州遭遇一队五百人的金军队伍,宋军将其击溃,擒杀一百多人,还抢回了金人掠夺的十几匹马,随即继续北上。
五天之间,刘光国招降河东各县,各地纷纷归降,第五天时刘光国率领宋军先行抵达晋州临汾。
刘延庆以及孙昭远两部人马都在其后,孙昭远自知刘延庆欲要抢夺首功,便没有派出前锋队伍同刘光国“竞赛”,而是稳扎稳打,慢慢推进。
刘光国进围临汾城池,与此同时的东路辛永宗和李弥大两部汇兵一处前进,出了天井关,攻克晋城,正朝高平进发。
四路前期北上十分顺利,河东南部金军部署松散,军队数少,加上各地百姓纷纷响应宋廷北伐,不少义军前来投靠,一时间河东南部尽数姓宋。
进入十月份,各种混乱的战报送入太原府,随后抵达大同,再往金廷中枢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