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皇帝都更喜欢李纲。
何栗不得不加班办事,让朝廷更依赖自己,以此稳固地位,可是随着李纲愈来愈近,朝廷上反对何栗、说何栗坏话的越多,不过赵煊都压了下来。
这么勤奋的家伙,多留几天还对朝廷有益呢。
翻开仅剩的一份奏疏,赵煊眉头紧锁。
是一个坏消息。
陈规当时是安陆县令,属德安府管辖,德安府知府逃走了,陈规便带领德安府驻守禁军北上勤王,导致德安府空虚,有匪徒李孝义趁机攻占德安府治所,画地为王。
陈规留在了京师,他带来的荆湖部队刚从开封战场脱身南下,舟车劳顿,抵达德安府地界后遭匪徒攻击,全军溃散,荆湖告急。
奏疏由孝感知县送来,孝感同属德安府下辖县级,请求朝廷派兵围剿匪徒。
赵煊有些头疼。
德安府大致属于现今武汉一带,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若是让匪徒扩大势力,控扼长江上游,后果不堪设想。
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如今朝廷还有谁可以剿匪!?
赵煊惊奇的发现,可战之人不是被贬,就是战死,还有便是被安排去对抗金人,哪里还有人可以用!
赵煊看了一眼禁军名单,几个新提拔的禁军管军需要发挥作用了。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副使姚仲友,任荆湖北路招讨使,命其率五千禁军南下剿匪。”
让李神仙将诏令送至中书省,拟好后再由枢密院调兵。
最后由属于三衙军官之一的姚仲友掌兵符,统兵出发。
赵煊看了看殿外淡淡的飞雪,转身询问内侍:“肃王和张叔夜的葬礼,是这几天吧?”
“是的陛下,礼部已经定好日子。”
赵煊默默点头,其实南下剿匪的第一人选是张伯奋两兄弟,因为这个没选他俩。
......
大名府下,两军对峙已经进行了两天。
不见任何一道圣旨的到来,按照驿站传递速度,就算满也应该于近期抵达了才是。
双方的耐心都在逐渐消失。
汪伯彦被炭块烫伤半边脸后不再出面,整天坐在府内办事,他冒着虚汗,愤怒地指示大名府所有军队开至前线,给宗泽以压力,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真打起来,谁输谁赢还不一定。
汪伯彦焦急到两天之内写了五六份奏疏,送往京师,没有得到一丝回应。
这些全部被赵煊收集起来,在翰林书画院烧火取乐去了,甚至都没给史官拿去备份。
大元帅府兵马在大名府南边形成了一条巨长的防线,各级军官纷纷顶在前方。
陈淬的劝说也进行了三天,毫无作用。
直到第三天,张德告诉宗泽,一个名叫韩世忠的将领忠义,是个“策反”的好对象,就是他放走了张德!
并且韩世忠在大元帅府地位不一般,若是有人打头阵投靠宗泽,肯定一呼百应,毕竟谁想和朝廷作对?
眼看对峙时间过长,局势很有可能恶化,宗泽也不打算在等,派张德前去游说韩世忠。
张德一旦出面,大元帅府众人见张德这个臭小子没死,韩世忠便了无退路,自己放跑“叛军”,还怎么再待下去?
无奈只能投靠宗泽。
韩世忠被宗泽阴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