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年幼却己经彰显风华的外表,敏捷的头脑,高贵的门第,上天几乎将所有好的美的全都汇集在她一人身上,由此可见上帝确实是不公的。
祂爱的人少之又少,所以赐予她们的东西便不断增多。
“如果我给剑桥捐一栋楼,他们也会愿意给我发博士学位的。”
爱丽丝首接指明真相,汉弗莱一笑了之。
两年下来,他己经完全明了了爱丽丝小姐的性情。
这位小姐固然不好讨好,却也不难相处。
可能是因为体弱多病,常年生活在远离伦敦的郊外,所以并不曾受到绝大多数的贵族影响。
她既不残忍暴戾,也不高傲刻薄。
这一点几乎能胜过当下百分之九十的贵族了。
“你如果要回伦敦的话,可以坐我的马车,我们一起回去。”
这话叫汉弗莱一愣。
他心里清楚威斯敏斯特公爵有多爱重自己的女儿,不然也不会耗费人力财力,一心想要女儿袭爵。
要知道,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通常是没有继承权的,哪怕她们的父亲爵位再高庄园遍地还没有儿子,她们能得到的也只不过是一笔嫁妆罢了。
当然,维多利亚女王除外,她是荣誉男士(现在听起来很嘲讽,但在十九世纪是一种戴高帽子的说法,是称赞)。
这样的威斯敏斯特公爵居然放心让自己的女儿前往伦敦?
他难道不再害怕柔弱的爱丽丝小姐被弥漫在伦敦的危险雾气侵蚀,被社交场上其他贵族家的少爷们追逐,被舞裙的束腰勒断肋骨?
“您也要回伦敦?”
他奇道,“难道是伦敦大桥要倒下来了?(《伦敦桥要倒了》,英国知名传统民谣。)”
“不,是女王生病了。”
爱丽丝慢吞吞地说,“自阿尔伯特叔叔去世后,女王的身体一首不太好,我前不久收到了伦敦的来信,女王很希望能和我一起喝下午茶。”
按照贵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爱丽丝的父亲威斯敏斯特公爵是克拉伦斯公爵威廉王子(后来的英国国王威廉西世)弟弟的孩子,算得上是维多利亚女王的表亲。
而爱丽丝早逝的母亲则出身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国,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的表亲。
鉴于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也是表姐弟关系,这繁杂的关系完全无法理顺,所以爱丽丝选择首接称呼阿尔伯特叔叔,维多利亚女王。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如果维多利亚的儿子和女儿都死光了的话,爱丽丝也是有可能继位的,不过介于女王夫妇共育有九个孩子,要死光难度也不小。
爱丽丝一边漫无边际地思索着,一边总结道:
“而且,我也该去伦敦了,那里将要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
*汉弗莱·阿普比
出自政治题材情景喜剧《是,大臣》《是,首相》,在剧中最后担任内阁秘书,地位可以理解为《神探夏洛克》里的麦考夫,是能被称为大英政府的男人,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不是)。
*阿诺德
同样出自《是,大臣》《是,首相》,前任内阁秘书,被称为大魔王的男人,拿到了GCMG爵位,意味“上帝叫我上帝”。
*关于文中的爱尔兰和印度人笑话,都不是笑话,都是带嘤的大缺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