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既定,扶苏迅速进入角色。
从农业入手,推行先进的农耕技术,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在文化上,他倡导百家争鸣,召集各学派代表人物赴咸阳,共同著书,丰富大秦的文化底蕴。
军事上,他加强军队训练,提升装备水平,确保边境安全;医学上,他推广医术,设立医馆,使百姓病痛有地可医;商业方面,他鼓励贸易,修建道路,支持商人远赴西域,促进商品流通,增强国库收入。
扶苏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全面推动大秦的治理与改革,力图使秦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而嬴政呢!自从知道自己中了丹毒早逝,秦二世而亡,就开始修身养性,把重要的事情都交给扶苏,在一旁查缺补漏。
他还想养好身体,开疆拓土呢!扶苏还年轻,好好干。
那个项羽,知道他火烧咸阳宫后,嬴政是愤怒的,想把他一刀噶了。
后来考虑一下,既然本事那么大,扔去匈奴吧,能不能活下来就看他的本事了。
要不是扶苏制造出火器,赢政还不放心把项羽那个大杀器放走,肉身再强,能强过火器不成。
既然有能力对付他,那就物尽其用吧!先让他们去牵制匈奴一段时间,给秦国留时间发展。
就姓项的那一家子,赢政是不担心他们投靠匈奴的,除非想遗臭万年,项羽想不到,他身边的那些人也能想到的。
至于刘季,好好干活吧。火器在手,天下我有。嬴政不介意他们有野心,偶尔亮出火铳震慑一二,这些人自会安分守己。
赢政望着忙碌的扶苏,见他处理着政务丝毫不显慌乱。
心里暗自感叹:后世的人会教孩子呀!不经历一番风雨捶打,怎么会成长,还是我不够狠呐,当初就应该让扶苏随军,跟着去多打几场仗,多让他体验治理国家政务的艰难。
届时他应该……就不会像后来那么蠢,让他自尽就乖乖听话干了。
每想到此,嬴政就气的牙痒痒,要不是近来扶苏活比较多,嬴政真想把他揍一顿。
时光飞逝,距离扶苏回归大秦己过二十年,他的鬓角己染霜白,面容苍老。
而嬴政虽勉强续命七年,却因中丹毒太深,即便再如何精心保养,也无法抵挡岁月的无情侵袭,终究未能增添太多寿数。
扶苏漫步于咸阳的街巷,周遭是人间烟火的温馨,黔首们的笑容如春日暖阳,照进他心底,使得他长久以来的执念渐渐消散。
回归大秦的岁月里,扶苏虽因繁重的政务而身心俱疲,却也欣慰于下一代的火速成长。
他将精心整理的资料郑重交予儿子,并立下严苛而深远的祖训:自今而后,凡我大秦帝王,在位之年不得逾花甲之岁(六十岁),违者,宗室有权力且责任更迭帝位。
扶苏心中虽不知,这条祖训究竟能发挥多大效用,但他仍坚持此举,旨在避免大秦重蹈其他朝代覆辙,出现初期英明而晚期昏聩的帝王。
扶苏想到后世没有留下多少大秦相关的记载,便命人制作出特殊的布帛和墨汁,叮嘱史官将大秦的史册悉数抄写在布帛上,待他离世后陪葬在其棺椁中。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成为秦二世的扶苏终是完成了他心中的执念和愿望,守住大秦不再二世而亡,在众人的呼喊声中,他仿佛见到了父皇,含笑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