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农卿,你要从头到尾好好做这件事。招募了多少人,花多少钱,尽可拿来由我过目。我希望你能做的好,但是你要切记,如果只是每年都拿来让我批钱,事情一件也做不成的话,我会摘了你的脑袋。我会让你得到最大的便利,但是你要让我看到成绩,明白吗?”虞铮的眼眸冷肃的看着他。
“臣遵旨,绝不敢让太后娘娘失望。”司农卿把腰弯下去,高高的举起笏板。
“无论我们大安想如何发展,首先就要解决吃饭的问题。民以食为天,到了什么时候百姓吃不饱饭都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吾今日坐在这里,想必有明公并不服气。
那也无妨,吾并不需要你们歌功颂德。只需要诸位都把手头的事情做好,让我们大安繁荣起来,昌盛起来,让百姓们都能吃饱饭,如此足矣。”
大臣们忙都弯腰:“臣等不敢,臣等谨遵太后娘娘教导。”
今日陛下并没有来,他还要读书。
虽然陛下今年十一岁了,但他要读书没有人敢说什么。
散了朝,大臣们三三两两的往外走。
彼此关系好的大臣们低声絮语,有人说太后娘娘看重农桑。
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皇帝都重农桑,因为这确实是天下百姓的立身之本。
其实很多大臣心里仍然有牝鸡司晨之类的想法,奈何先帝亲口将天下的担子放在了虞后肩上。
几位辅政的大臣对此乐见其成,一言不发,那其他人还敢说什么呢?
不是没有人想要亲近陛下,奈何陛下还在读书,他们暂时找不到机会。
而且太后娘娘的决策跟先帝在的时候差不多,今天就算是她办的第一件新事物,但是也没有什么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