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并州刺史元天穆,是北魏皇族出身,和尔朱荣意气相投。首发免费看书搜:求书帮 qsbxs.com</p>
这天,两人又凑在一起密谋。</p>
“洛阳那帮人越来越不像话了,”</p>
尔朱荣拍案道,“不如咱们带兵进京,清君侧!”</p>
元天穆眼睛一亮:“正合我意!”</p>
这时,帐下都督贺拔岳也凑过来:“将军,机不可失啊!”</p>
说干就干。</p>
尔朱荣立即调兵遣将,北边守住马邑,东边堵住井陉,大军整装待发。</p>
说来也巧,就在这节骨眼上,魏主的密诏到了,要尔朱荣进京铲除奸臣徐纥、郑俨。</p>
“真是天助我也!”</p>
尔朱荣大喜,当即任命高欢为先锋,率领大军南下。</p>
这是高欢第一次崭露头角。</p>
走到上党时,又一道密诏来了。</p>
这次却是让他们停止进京。</p>
“这...”尔朱荣犹豫了。</p>
高欢见状,急忙劝道:“将军,咱们现在是骑虎难下。</p>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p>
尔朱荣一咬牙:“说得对!继续前进!”</p>
第二天,京城传来噩耗:魏主突然驾崩了,说是要立嗣子继位。</p>
又过了几天,更离谱的消息传来。</p>
太后下诏说:“先帝根本没有儿子,那个嗣子其实是皇女。</p>
现在决定改立临洺王世子元钊继承大统,大赦天下。”</p>
这份含糊不清的诏书激怒了尔朱荣,他立刻上表反驳:</p>
先帝突然驾崩,天下震惊。</p>
如今传言先帝是被毒害,臣等疑惑重重——先帝前日还身体康健,隔夜便猝然离世,其中必有蹊跷。</p>
天子病重,为何不召御医?</p>
临终竟无亲信在侧?</p>
如今竟立幼女为储,任由奸臣乱政,简直自欺欺人!</p>
眼下四方动荡,叛军逼近,若朝廷继续任用佞臣、欺瞒天下,必招大祸。</p>
恳请彻查先帝死因,严惩徐、郑等逆贼,另选贤明宗亲继位,方能平息民怨,重振江山!</p>
好的,我来帮你修改这段故事,让它更生动流畅。以下是润色后的版本:</p>
这魏主诩年仅十九岁,一向身体健康,怎么会突然暴毙?</p>
朝野上下议论纷纷。</p>
“陛下昨日还好好的,今早怎么就......”</p>
宫人们窃窃私语,脸上写满惊恐。</p>
原来,郑俨、徐纥二人见尔朱荣率兵南下,心中惶恐不安。</p>
他们私下找到胡太后密谋:“太后,尔朱荣来势汹汹,若不早作打算,恐怕......”</p>
胡太后冷笑一声:“哀家与那逆子早有嫌隙,不如......”她做了个下毒的手势。</p>
三人一拍即合。当夜,魏主诩饮下毒酒,七窍流血而亡。</p>
“快!立即立新君!”郑俨催促道。</p>
原来太后早有准备。</p>
先前潘嫔生的是女儿,却被谎称皇子,还大赦天下,改元武泰。</p>
如今魏主暴毙,他们干脆将错就错,先立皇女为帝。</p>
没过几日,太后又改口:“这皇女终究不是真龙,不如改立临洮王世子钊。”</p>
这临洮王一脉本已没落。</p>
当年京兆王愉叛乱被削爵,是胡太后追封他为临洮王,让其子宝月袭爵。</p>
如今立的这个钊,正是宝月之子,年仅三岁。</p>
“三岁小儿,正好掌控。”</p>
太后得意地对心腹说。</p>
然而消息传到晋阳,尔朱荣勃然大怒:“荒谬!立个吃奶的娃娃当皇帝?”</p>
当即上书抗议。</p>
胡太后接到奏表,手都在发抖:“这尔朱荣......”</p>
她急忙下诏,追谥先帝为孝明皇帝,庙号肃宗,又大办丧事,想平息众怒。</p>
同时,她派尔朱荣的堂弟世隆带着诏书去安抚:“将军劳苦功高,还请回镇守之地......”</p>
却说尔朱世隆带着北魏朝廷的诏书,一路赶到晋阳。</p>
正巧遇上了他的兄长尔朱荣。</p>
兄弟相见,自然少不了一番寒暄。</p>
“兄长,朝廷的诏书在此。”</p>
世隆恭敬地递上文书。</p>
尔朱荣接过诏书,仔细看了一遍,眉头渐渐皱起:“这事我不能答应。你也不必回去了。”</p>
世隆闻言一惊:“朝廷本就对兄长有所猜忌,这才派我来传旨。</p>
若将我扣下,岂不是更让朝廷起疑?”</p>
尔朱荣沉吟片刻,觉得弟弟说得有理,便放他回朝复命。</p>
待世隆走后,他立即找来心腹元天穆商议对策。</p>
“彭城王元勰生前功勋卓着,他的三子元子攸素有贤名,不如拥立他为帝?”</p>
尔朱荣提议道。</p>
元天穆连连点头:“此计甚妙。</p>
长乐王素有威望,定能服众。”</p>
说干就干,尔朱荣立即派侄子尔朱天光等人前去拜见长乐王元子攸。</p>
天光见到子攸,开门见山道:“王爷,我家将军有意拥立您为帝,不知意下如何?”</p>
子攸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却故作镇定:“此事重大,容我三思。”</p>
“王爷放心,我家将军已做好万全准备。”天光劝道。</p>
子攸沉吟片刻,终于点头:“既然如此,就依将军所言。”</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天光等人兴冲冲地返回晋阳复命。</p>
谁知尔朱荣听完汇报,反而犹豫起来。</p>
原来北魏有个传统:册立新君前,要先为候选人铸造铜像。</p>
若铜像顺利铸成,便是吉兆;</p>
若不成,则视为不祥。</p>
“来人!立即为显祖献文帝的子孙们铸像!”</p>
尔朱荣下令道。</p>
工匠们日夜赶工,可奇怪的是,其他人的铜像都铸造失败,唯独长乐王元子攸的铜像一次成型。</p>
“天意如此啊!”</p>
尔朱荣望着子攸完美的铜像,终于下定决心。</p>
他立即召集众将士,高声宣布:“即刻起兵,进军洛阳!”</p>
士兵们整装待发,战马嘶鸣。</p>
晋阳城外,旌旗猎猎,一场改变北魏命运的军事行动就此展开。</p>
世隆回到都城后,草草复了旨。</p>
一听说尔朱荣南下,他立刻慌了神,连夜逃出都城,直奔荣军大营而去。</p>
胡太后接到军报,急得团团转。</p>
她连忙召集王公大臣商议对策,可满朝文武没一个站在她这边,全都低头不语。</p>
大殿里静得可怕,只有徐纥站了出来,一脸不屑地说道:“尔朱荣不过是个小胡人,竟敢带兵造反!</p>
咱们的禁军兵强马壮,守住险要,以逸待劳,还怕他不成?</p>
他千里奔袭,人困马乏,不出几个月,必败无疑!”</p>
——可事情哪有他想的那么简单?</p>
胡太后听了,心里稍稍安定,当即下令:“李神轨听令!</p>
命你为大都督,率军迎击尔朱荣!”</p>
李神轨抱拳领命:“臣定不负太后所托!”</p>
太后又看向郑先护和郑季明:“你们二人,速去镇守河桥,务必挡住叛军!”</p>
郑先护皱眉道:“河桥地势险要,但兵力不足,恐怕……”</p>
太后不耐烦地挥手:“少废话!立刻去办!”</p>
最后,她转向武卫将军费穆:“小平津交给你了,务必死守!”</p>
费穆沉声道:“末将遵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