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辈子,有两件事是掩盖不了的。</p>
一是贫穷,二就是咳嗽。</p>
因为咳嗽完全是人体自我的排异反应,是它自然而然的自我保护。</p>
气道、咽喉有任何不适,它都会在应激之后朝外将导致自己受异的“东西”排出体外。</p>
不管这东西是异物,还是痰液,只要导致了喉咙不舒服都会引起咳嗽!</p>
所以,在李向南这十几次尝试将支气管镜探入声门之后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全身麻醉的张淳,还是出现了气道受到刺激的咳嗽应激。</p>
为了尽最大可能保护张淳的气道,李向南就得时刻注意着气管镜的走向,防止对她的气管产生刺激。</p>
这也就导致手术的进度被延误,是没办法避免的事情!</p>
即便张淳的咳嗽跟她没有麻醉时已经很少了,但还是对整场手术的总体走向产生了影响。</p>
尤其是在气管镜看到了声门下的蚂蟥虫体之后,通过侧孔吹入气道的氧气流使得声门后幽闭的环境出现了细微的压力变化,这让敏感的蚂蟥开始向声门底部逃离,进而又进一步的刺激了她的气道!</p>
来来回回十几次,李向南也在不停的尝试调整手术钳去牵制蚂蟥,一举将其夹出体内。</p>
可九岁的张淳,声道很狭窄,气道幽闭,并没有很好的手术条件。</p>
此刻。</p>
还剩下六分钟的时间,李向南知道接下来的几分钟,是自己这个团队唯一的几次机会了!</p>
“德发!准备好了没有?”没有时间去犹豫了,李向南果断询问同伴的意见。</p>
“随时可以!”王德发朝郭芳示了示意,等她擦完了自己脑门上的汗便赶紧喊道。</p>
“我也可以!”见李向南望向自己,雷进也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p>
“各部位注意!”李向南颔了颔首,捏住自己的活检钳。</p>
现在讲究的就是李向南雷进和王德发三人合一精密配合的境界了。</p>
现场,只有李向南能够通过支气管镜窥见张淳的气道内壁,而雷进和王德发是茫然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手术钳到了什么部位,所以一切都要仰仗李向南的指挥。</p>
第一步,就是让雷进的海绵钳从气道进入,穿过蚂蟥所在的区域,抵达下部,挡住蚂蟥会被吹走的可能。</p>
海绵钳可是三人使用的手术钳中最大的一种,形状类似两头都有握环的剪刀,所以又称圈钳,平时是用来夹持和传递医疗器械的,此时在这里派上用场,众人不得不佩服李向南的大胆和奇思妙想。</p>
“雷哥,手稳一点,往左半寸,好,下两公分,对,往外撤一点二公分,好,打开!下探!”</p>
这一连串的命令喊出去的时候,李向南的额角都渗出了汗水。</p>
此刻手术室内的压力是无形的,被这么多双眼睛盯着,没人会不觉得肩上的担子沉重。</p>
尤其是,躺在病床上的小女孩还只有九岁!</p>
她的大好青春和光荣岁月还没有到来。</p>
“……”</p>
额头有冰凉的毛巾轻轻擦除汗水,李向南霎时冷静下来,微微侧头朝给自己擦汗的郭芳投去感激的视线。</p>
这就是团队的默契了。</p>
王奇这些医生也好,郭芳这帮护士也好,现在整个团队都在无数次手术中形成了特殊的默契!</p>
郭芳,早就晓得在什么时候介入进来,消除自己的紧张心情。</p>
“雷哥稳住!”李向南看向斜对面的雷进。</p>
“嗯!”雷进在咬着唇,强迫自己不乱动。</p>
做过微手术的人都知道,你可以持续的轻微的去动,可真正难的是保持一个动作很长时间一动不动!</p>
这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持久力,更考验一个医生的心态,以及对肢体的把控力。</p>
非常难!</p>
好在雷进,他就不是一般医生!</p>
战火在身旁炸开都能不动如山。</p>
雷进很稳,李向南更相信他在接下来几分钟时间内能够高度保持自己的动作不变形。</p>
雷进的作用,就是保证两种情况。</p>
一,张淳如果发生了任何吞咽的动作,刺激了食道,蚂蟥产生了挣扎,掉入气道内的时候,他能够迅速夹住圈钳,直接从半路拦截掉蚂蟥。</p>
二,那就是待会儿李向南想做的事情了,他是作为后盾支援力量进行拦截的!</p>
“德发!”</p>
现在就到了最为关键的步骤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