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无奈也只能跟着他一起出兵汉中了。
汉中王听说舒启带兵打来了,立即派人去守秦岭,想把舒启的大军挡在秦岭之外。
汉中的大帅李胜贤带着他的四个儿子,在秦岭一带扎下了连营。
舒启的大队人马,也在距他们五里之外扎下了联营。
双方拉开战场,各帅本部人马列开了队伍。
李胜贤四十多岁的年纪,成熟稳重。
他一看这舒启不过一个十八九岁的娃娃而已,就没把他放在眼里。
双方主将通过话之后,直接就开战。
木柯首当其冲,杀在队伍最前面。
茯苓紧跟其后,李胜贤的那四个儿子,可都不是吃素的,四个人四条枪,勇猛异常。
木柯一看行啊,这帮小子有两把刷子。
他把掌中枪,在空一举,喊了一声。
变!
一条枪变成了千千万万条枪,这下可把对方闹懵了。
木柯正得意,空中忽然飘来一片乌云,随着轰隆隆一声雷响,响晴的天,下起了瓢泼大雨。
木柯的法术可就不灵了。
舒启一看,法术不行了,还有人呢!
他一马当先,冲到队伍前面,拼命的厮杀,他这样,其他的将士,当然也不敢懈怠。
汉中早已军心溃散,他们觉得洛阳的人会妖术,凡人不可抵挡,连连败退。
舒启一鼓作气,把李氏父子杀了个大败,大队人马直接冲过了秦岭,直接杀到了佛坪,杀了整整一天一夜呀!
大队人马就地扎营,修整队伍。
这下可把汉中王吓坏了,他慌忙聚齐文武,商议对策。
李胜贤等武将,建议汉中王把各地方的兵力都集中在一起,抵御强敌。
有那胆小的文官则主张投降,以保全自身。
武将极力反对投降,文官极力反对抵抗。
两派势力是你争我吵,弄得汉中王这脑瓜子嗡嗡的。
最后一看这帮人没完没了的,他猛的一拍桌子厉声道:“不要再吵了!李胜贤,立即派人去各地方调集人马,一定要把强敌打退,保住我汉中的土地!”
是!
李胜贤下去了,四处调集人马。
调人马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
舒启怎么可能给他那个机会呢,兵马休息了两日,他带领着人马,来到了汉江对岸。
江面上,波涛滚滚,浪花飞溅,舒启一想,自己现在是人多船少,想一下子把军队都渡过去不太可能啊!
他便和众将商议如何过江?
木柯说:“白天过江太明显,晚上过吗?还有点不得眼!”
舒启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这是军营,岂容你戏言?来人把他给我轰出去!”
茯苓憋不住乐,这货多好!
木柯赶忙喊:“慢慢慢……我有办法渡江!”
舒启一摆手,又把他放回来了。
“大公子,这样吧!你命人多准备一些木片,多大都行,越多越好,等到天明之前,我自有办法渡江!”
“好,如果成功本帅给你立头功!”
是!
众人捧柴火焰高啊,大家一起动手,把树枝破成木片,一切都准备好了。
趁着天未亮之时,大家纷纷将木片扔入江中。
木柯念动咒语,江中的木片,瞬间变成了大大小小的木船。
舒启带着人马纷纷上了船,左翼是木柯,右翼是茯苓,舒启居中。
人马悄悄的就扑向了对岸。
汉中人马毫无防范,他们做梦没想到,敌军能在一夜之间准备好了那么多战船。
舒启的人马,到了岸边,纷纷弃舟登岸。
汉中军卒一看不好,纷纷向后退去。
舒启一马当先,手中的枪如同闪电一般,杀得汉中军卒人仰马翻。
汉中王一看不好,忙命人把守各个城门,可舒启的兵将如同天兵天将一般,逢门就进,遇将就杀,很快就杀到了汉中王的王宫。
汉中王一看大势已去,只好命人打开王宫大门,出城投降。
舒启的大军兵不血刃,就占领了汉中。
李胜贤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带着自己的几个儿子,远赴他乡,逃跑了。
汉中忠臣也不少,他们是宁死不屈,舒启一怒之下,把这些人都给杀了。
茯苓一看,这个家伙杀戮太重,如果将来让掌握了天下,可不是什么好事,君主当已仁义治天下,看来这个人也不能留着,等我收拾完木柯,下一个就是你!
他们在汉中呆了将近一个月,整顿的差不多了,舒启留下自己的亲信驻守汉中,他带着人马返回了洛阳。
一回到洛阳,茯苓就想起了简朔,也不知道他和于旺现在怎么样了,她便和舒启告假去了洛宁。
来到了洛宁,她一看这个地方,还不错。
她骑着马来到了府衙前,翻身下马,让人进去通禀。
门口的差役告诉她,他们大人出去办案了,没在府上。
茯苓很纳闷,什么案子竟然需要他亲自下去呀?
茯苓正纳闷,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她抬头一看,正是简朔和于旺回来了。
简朔一眼就看见了茯苓,他激动的跳下马来到茯苓近前:“茯苓,你怎么来了?”
“小魔头,我们都想死你了!”
于旺也颠颠的跑了过来。
茯苓笑着回道:“我们刚从汉中回来,惦记你们就特意过来看看!”
简朔高兴的拉着茯苓进了府衙。
他们就住在府衙后院,到了厅堂之上,于旺马上出去张罗酒菜,款待茯苓。
在酒席前茯苓就问他们:“我说二位大人,什么案子竟然需要你们两个,亲自下去呀?”